【卡車之家 原創】今年三四月份,隨著新冠疫情在全國多地散點頻發,各省市防控政策不斷升級,一定程度上為全國各地到處跑的卡車司機們的運營生活帶來了不小影響。物流效率下降、油價不斷攀升,運營成本的上升讓不少人對運費這一問題提出了新的考量。
近期,上海閔行通報的一起貨車司機私自抬高運費被罰的新聞引發卡友討論,我們一起來就這這個事談一談疫情下該不該漲運費,該如何漲運費。
● 300元運費變2400被罰 接單后私自抬價不可取
我們先來做一下事件回顧。
5月4日,上海市公安局發布的警情通報中稱,4月16日,上海閔行市民李先生通過某拉貨平臺以300元的價格找到司機楊某承運3000斤蘋果,貨車司機楊某先后以不同理由向李先生索要額外費用,最終,李先生為獲得相應服務,共計支付運費2400元。自今年4月1日起至案發,楊某共接單15筆,從中非法獲利13000余元,其行為屬于哄抬運價,因涉嫌非法經營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針對上述案件中的警方處罰,首先我們表示支持。新冠疫情肆虐,城市處于特殊時期,萬千百姓的生活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的投機倒把、囤積居奇、私抬物價等行為都會惡意加重風險區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讓大家的生活雪上加霜。因此越是這個時候,定然要嚴利打擊這些哄抬物價的惡意行為,保證百姓基本生活的穩定。
當然,對于案件中貨運路線、貨運距離我們無從得知,某拉貨平臺給出的300元運費價格是否合理難以辨認,運貨期間貨車司機楊某和李先生如何溝通的“額外費用”,期間兩人產生了怎樣的矛盾我們也難以深究,拋開這些不談單看警方披露的信息,卡車司機平臺接單之后私自抬價的方式并不可取,處罰到了法律承擔責任更是得不償失。
● 特殊時期前往風險區送貨 運費是否該調整
而上述案件發布之后,我們發現也有很多卡友心里覺得不公平。
“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到最后還有刑事責任”“想掙點高運費可真不容貴,還犯了刑事責任,真劃不來”“平臺壓價的時候沒人管,貨主扣運費也沒人管,卡車司機一張家馬上就犯法了”……卡友討論區,這樣的生硬比比皆是。
縱觀最近兩個多月的貨運新聞,卡車司機沒經歷了從未有過的艱難時刻。疫情下,有些人停在家中出不來,每個月動輒上萬元購車貸款無力償還的例子比比皆是。即便是開車走出了家門,一路上也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一公里路走12個小時,7天沒有吃到一口米飯、車上貼了封條吃喝拉撒只能在這2平米的駕駛室空間,隨時擔心核酸超時被原路勸返……
前往疫情爆發區域的卡車司機,更是要有強大心理承受能力,完成一趟貨物運輸之后首先就會面臨14天的隔離,如果半個月沒有收入,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很難。還有一些卡友困在疫情區出不來,只能在戶外搭灶臺做飯,自詡“卡車司機科目五——荒野求生”,對著鏡頭發出無奈調侃。
疫情下,對各行各業的生產節奏都產生了影響,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多變,車多貨少的矛盾更加凸顯。再加上某些網絡貨運平臺上部分運價壓的過低近乎沒有利潤可賺,開年以來柴油價格屢次攀升,綜合以上種種,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此時卡車司機想要合理上調運費實屬情有可原。
運價該漲,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具體應該怎么漲,截至目前還沒有人給出統一答案。
今年3月份,全國多地物流相關組織協會發出了上調運費的意見建議、4月份國家相關部門發布文件,督促網絡貨運平臺向社會公開計價規則,部分區域卡車司機之間也曾抱團取暖集體調整某些路線的運費價格,但從全國范圍來看,這些或許都將對運費上調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何時能真正長久的見到效果,還很難預判。
● 編后語
疫情下,卡車司機很苦,承擔著高風險、經歷著身體和心理上的重重磨難?挂呗飞,他們和“逆行”的醫護人員一樣是讓人稱頌的英雄,同時也是有著一家老小要養、肩膀上挑著的是全家生活的重擔。我們期待著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與理解,能有更多的力量幫助他們一起度過疫情下的難關。(文/張宏霞 圖/卡車之家 部分來源網絡)